2025年8月,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徐晶晶教师团队主讲的《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团队成员包括课程负责人徐晶晶和教师唐怀宾。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是教育部自2019年起在“双万计划”框架下开展的国家级本科课程评选活动。该计划旨在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以此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第三批认定中,涵盖多种类型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206门、线下一流课程1842门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451门。
徐晶晶教师团队主讲的《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在设计与教学上亮点纷呈。课程突破了传统数学课程的抽象性的局限,采用“问题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工具在解决数学物理工程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创新性地将集成电路领域的实际问题融入教学:以集成电路和微电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搭建从工程问题到物理和数学建模的逻辑主线,突出“工程背景-物理原理-数学基础”的三段式问题表达,提升学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分解能力、建模求解能力和方案优化能力。在学校和学院的教改项目支持下,《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在内容重组、课程思政、授课模式、线上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课程优化。由集入微,以课程的专业应用为导向,重组课程内容;聚微成集,由数理基础进阶工程问题,实现两性一度,并最终创新性地提出BOPPPS-3T闭环可持续教学模型。
《数学物理方法》的成功入选,为山东大学“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标杆案例。这一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徐晶晶教师团队教学成果和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肯定和回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付出了大量心血,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创新到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未来,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