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采访诚邀集成电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020级本科生曹天健,目前已保研至复旦大学,下面是一些关于他保研路上的心得。
关于准备申请材料,他这样说
我们难的不是准备材料的过程,最难的是最终把材料发给谁,因为不同导师对应的方向也不同。这其实就是一个选导师的过程,这个东西才是最难的。所有老师的信息都在其个人的主页上,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询问本专业的学生,询问一些老师的其他信息,然后再选老师。这是我们在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关于课程挑战,他这样说
大一大二实际上都是偏基础的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大三,特别是大三下学期的数集、模集这两门课,这两门课属于本学院的核心课程,特别是模集,这门课是非常难的,考试难度也非常高,而且这门课从基础学习贯穿到到科研的生涯。
关于学术研究与论文,他这样说
挑出几个比较主要的话,一个是全国大学生电子知识竞赛,还有一个是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知识竞赛在于平时的积累,它涉及到单片机,你需要很熟练的运用模块设计单片机。其次是分工,因为是三个人合作,它不仅要写代码,还要调试,把硬件结合,所以分工要很明确。
另一个比赛就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这个比较偏专业性,我是大三的时候参与的,这个时间周期非常长,有接近半年的时间,而且这个奖项的专业认可度是非常高的。
关于学习技巧,他这样说
因为大学不只是课堂教学,还需要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光听老师讲课,我觉得可能不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两种方法,要么找网课,要么自己把课后的习题都做完。
关于职业规划,他这样说
后面我做的是EDA方向,相当于做后端算法之类的。然后我准备博士毕业后先去工作几年,积累下经验,然后希望能够带领一个团队继续奋斗。
对以前的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一些哪些建议?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比较后悔的是那个时候我没有早点联系我的本科生导师,他对学生是非常好的。那个时候我刚上大学,还比较青涩,感觉找老师有些尴尬,实际上老师对学生很好,最后对我的提升也给出了非常多的帮助,如果我能够早些联系他,可能我会更早地受到老师的教诲。
文|简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