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是船,扬起希望之帆;榜样是灯,指引前进方向。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现推出“学在集成,研途榜样”系列推文,邀请学院优秀研究生讲述他们的集成故事。
满天星光,终汇成璀璨星河。他们始终于拼搏的道路上持续磨砺、奋力驰骋,他们的故事是寒冬里炽热的炉火,给大家传递无尽的力量。让我们共赏他们的逐梦华章,感受那永不熄灭的激情与希望。

张兆磊,集成电路学院 2022 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担任智能集成微系统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为6G高动态场景信道测量及建模,师从刘玉副教授。针对低空无人机通信高速移动场景,开展无线信道测量工作,形成一套国际领先的无人机通信信道测量、特性分析与信道建模理论体系,对通信技术的应用与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投递论文1篇,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硕士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斩获多家国内知名企业Offer。

遇见山大,觅得恩师
在学术探索的征途中,“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深吸引着张兆磊。2022年成功保研进入山东大学。硕士期间,张兆磊师从刘玉副教授,刘老师以其潜精研思的治学态度和春风化雨的谆谆教诲,在学术和生活上给予他极大的关怀与帮助,使他迅速融入科研团队,参与前沿的科研项目,学术上得以茁壮成长。

B6G R&D Group 合影(左四为张兆磊)
沉潜科研,行稳致远
硕士期间张兆磊的科研方向是6G高动态场景信道测量及建模研究,尤其聚焦于低空无人机高速移动场景。无人机通信作为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信道特性复杂多变,给测量与建模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攻克这一难题,张兆磊与B6G R&D Group成员共同搭建了轻量化的无人机通信测量平台,并在济南山区、山大校园、青岛海洋等场景开展信道测量工作,克服严寒酷暑,收集了大量宝贵数据。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钻研,最终成功建立了一套先进的无人机空地信道测量、特性分析与信道建模的理论体系,为无人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与6G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在实际应用中,该理论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无人机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助力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科研成果方面,张兆磊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VT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3篇论文,在IEEE AWPL投递论文1篇,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项。广受国内外同行关注与认可。

IEEE TVT论文(第一作者为张兆磊)
务实求真,勤勉前行
张兆磊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虚心聆听报告,主动请教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对报告内容的疑问。在与同行的交流环节中,张兆磊也积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参加学术会议(中国 深圳,2024年5月)
在投身于实习方面,张兆磊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CT产品与解决方案部门无线网络产品线的实习中,张兆磊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了产品研发与测试工作。在实习期间,张兆磊努力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参加华为公司实习(中国 上海,2024年8月)
此外,张兆磊还积极与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开展合作,参与研讨“电力物联本地信道特性技术研究”项目。张兆磊与课题组成员一道攻克了半地下室场景下信号覆盖和数据传输的技术难题,最终将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a Communications上。

与国网合作发表论文(学生第一作者为张兆磊)
张兆磊在读研期间,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在党支部中担任重要职务,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芯"研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科研之路荆棘丛生,唯有立下高远志向,主动挑战难题,才能突破瓶颈。愿你们以迎难而上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坚持,在学术探索中披荆斩棘,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书写青春奋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