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4月26日,研究室应相关研究院和公司的邀请,由微电子学院王永副院长带领,由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研究室主任曹超组织田岚教授、时彦鹏副教授等多位老师和学生参观了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和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交流,有望在多个方面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
[2] 2019年4月20日上午,邢建平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北斗GNSS/INS/DR敏捷精准测控微芯片系统技术与集成应用”、“精准北斗新时空微系统关键技术、增强平台及应用”两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俄罗斯自然科学外籍院士、山东建筑大学校长靳奉祥教授,中国卫星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曹冲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中国卫星定位协会秘书长张全德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金增研究员,山东交通学院原校长冯晋祥教授,北京卫星导航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李冬航高级工程师为委员。本次项目评审也得到了山东大学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与刘经南院士就北斗助力山大空间信息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度讨论与交流;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代表学校对项目评审进行了致辞,总结分析了山东大学科研、人才以及创新现状进行,并对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寄予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山东大学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研究院副院长赵明晟出席了会议,表示希望通过高校平台建立军民融合领域从科研技术到产业应用的落地实施;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王卿璞对与会评审专家表示了感谢。
[3] 2019年4月17日,研究室田军教授邀请了北大张大庆教授带来题为“迈向毫米级的Wi-Fi非接触人体行为感知:理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利用无处不在的Wi-Fi和4G/5G无线信号进行非侵扰、无接触人体行为感知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智能终端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团队将原用于光学和通讯领域的菲涅尔区模型(Fresnel Zone Model)引入到室内无线非接触人体感知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无线信号在空间中感知人体、物体活动的机理及感知极限,奠定了Wi-Fi信号实现毫米级人体行为状态感知的理论基础。基于菲涅尔区模型的无线感知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对诸如呼吸、手势等微小人体活动的检测,也可应用于对大尺度人体活动,如行走位置、方向和行为的识别。本报告旨在介绍在基于菲涅尔区模型的感知理论和技术,并演示基于Wi-Fi的无接触跌倒检测、呼吸监测、室内跟踪、手指输入等一系列应用系统,感知范围和性能均国际最佳。
[4] 2019年3月25、26日,邢建平教授及其北斗创新实验室团队CNS/ATM受邀参加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十二届科技运动会和济南市青龙街小学的“‘纸’爱泉城美”科技节,将自主集成设计北斗星光新能源公交工程车连同系列化北斗芯片模块、微天线、板卡终端与软件网关通信平台带入校园,义务开展关于中国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时空车联网与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科普活动,为中小学师生们带去了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融爱国思政、科技生涯、榜样力量、高端技术、智慧应用等温暖而有趣的“科普知识便当”,宣传拓展山大大学优质资源赋能中小学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