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大学“石头·记忆”社会实践队活动总结

发布日期:2018-09-29 作者:闫兆璋 点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结合的载体,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代表着物质文化的消失,也代表着非物质文化的流失。山东大学“石头·记忆”社会实践队怀着对基层人民生活的关心来到了菏泽市前王庄,希望在这里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期盼,为乡村的振兴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前王庄历史

经过前三天的调研走访,实践队得到了前王庄的基本历史资料:

明洪武二年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名王庄。至正德年间村北建一后王庄,故有今名前王庄,沿用至今。前王庄曾称“石头寨”,是青石垒砌成的统一样式的石头房屋,能抵御流寇,房顶均预留瞭望和投击口,刘伯承将军曾在前王庄指挥羊山战役。这些精细的建筑和光荣的历史为该村增加了一抹红色的记忆。前王庄被列为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保护村。

前王庄以前是附近比较富裕的寨子,拥有肥沃的土地,为了抵御土匪的入侵与骚扰,筑起了高高的寨墙。解放之后,因为不再有土匪的骚扰,村民们推倒了原来的寨墙,这成为了石头寨的遗憾,探寻石头寨的古貌也成为了团队的努力方向。

前王庄现存明清时“石头寨”的北寨门和护城河。还有一些正在修复的古建筑,仿佛能看到当日的石头寨。村庄旁边有一片天池,透亮的湖水宛若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峭壁中,凉风习习,吹动树枝沙沙作响,让人心驰神往,久久难以忘怀。

前王庄现状

结合实践队获得的历史资料,在村主任以及村民的帮助下,实践队继续调研了前王庄的房屋、文化现状。前王庄传统村落建筑材料主要以青石为主,建筑形式以石墙平顶房、石墙硬山起脊房、一层石墙二层青砖瓦房,而内部结构和装饰则用木材。这种砖木结构的结合,正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特色。其防御型特色除了建筑用料之外,主要体现在: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建筑装饰三个方面。

前王庄村分为现代民居区和传统古建筑区两部分。传统村落格局保存明显,保存较好的街巷位于整个古群落建筑群的西南位置。防御的空间模式是一种封闭、围合、中断化和对空间连续体的压制。 前王庄村的这种防御结构,从外向内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外围城墙——巷道——院落——建筑单体。

北方堡寨和城池所建的城墙,大部分是围合性的,并有完整的城门、城楼系统;其用材和建造方法大部分都是夯土筑城,城墙包砖石。城墙外围多引活水设“护城河”,以加强防御性,这也是防御型村落多选水边而建原因之一。 前王庄村落外围城墙已经不复存在,现仅存有护城河的遗迹,以及根据整个村庄的布局特点和调查确定了原来城墙和南北寨门的位置。

前王庄古村落建筑大多得以保留,建筑158栋,建筑占地约6709余平方米,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保留下来的房屋仍能够展示当年的风貌。现存建筑都由青条石垒砌而成,建筑风格为大小不等的石砌房,有石墙平顶房,石墙硬山起脊房,一层石墙二层青砖瓦房。院落大部分是三合院、四合院结构,体现了鲁西南建筑的风格特色。整体感坚固、古典,做工精良,很多宅子的大门还保留着原始面貌,门楣上有雕刻,大门上有古色古香的门环。现寨门、城墙等已不复存在。  

王庄村文化底蕴丰厚,民俗多样,其中棉纺、木工艺制作独具特色。村落民风淳朴,待人接物以诚相待,淳厚朴实,敬老爱幼,和睦相处,待客如宾,童叟无欺,生活幸福美满。

实践感悟

面对着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前王庄,实践队感慨万千,15天的调研影响有限,但看着一位位村干部勤劳的背影,村民淳朴的眼神,大家都充满了希望。

我和石头寨有个约会

“石头寨”,一座古风古韵,民风淳朴的老村,因房屋全部由青石垒砌而得名。村寨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工艺,房顶均预留瞭望和投击口,刘伯承将军曾在此指挥羊山战役,别样的建筑和光荣的历史为该村增加了一抹红色的回忆。而我们,和石头寨有个约会。

在这个石头寨里,流传着很多古老的故事,一起抗击土匪流寇,配合解放军打击敌军……每每谈起这些往事,老人们总是很动情,他们为那段经历感到骄傲,同时也深感现代生活的幸福与安宁。“你们现在多好啊,有吃有喝,还有学上。“这是老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这些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大多数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太安逸,却忘记了安宁的日子来之不易。从今以后,牢记历史,负重向前,不再是一句空话。

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儿童。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个十多岁的小兄弟。小兄弟每次见到我们都很热情的打招呼,“有什么需要的就找我,我帮你们”,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简直像个小大人。记得问起他,以后想做什么,小兄弟想都没想:“我要上清华”,语气坚定而自信。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这个村子的希望:热情,自信,向上。

实践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已经从互不相识,变成了一张口就知道下一句梗在哪里的默契团队;了解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老村,爱他的悠长、厚重与纯粹。石头寨告诉了我“牢记历史,开拓未来“,而我也希望能不负此行,齐心协力为石头寨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牢记历史,开拓未来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石头寨也不例外。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用石头建房子?因为附近都是山,石头多而便宜并且坚固,同时,石头又可以作为防御武器。还有,这里的屋顶大都是平的,究其原因,也是和石头有关的。石头以为重量问题,不能像瓦房一样建为三角形,并且,平的屋顶便于人在上面走。屋顶平的还可以将每一户连接起来,在出现盗贼流寇时,可以快速防御,迅速集结。

研究历史,少不了的是人文情怀。在一次走访时,一位老爷爷情到深处,讲起以前的历史,不由得落下眼泪。我们安安静静听着老人的讲述,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仿佛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风雨交加,炮声连连,血流成河......还有老党员孟广谦通知,战争结束后一直担任这里的县委书记。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精神:不怕吃苦,一心为民,这不仅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精神,更是我们的责任。老一辈的人们,经历了风雨洗礼,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他们因为真实经历过以前那些艰苦的日子,才更觉得现在幸福生活难能可贵,我们更加从心底里尊敬为我们开创这新时代的先驱者们。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并向更多的人讲出去,让这种精神感染更多的人,也同样成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对中国整体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是永不停歇的,人们不断的卷入历史的车轮之中,创造历史,改变历史,同时,注入人文的情怀,让历史又有人性化,给后人可以缅怀的情节,情系先人,牢记历史,开拓未来。

关闭